一早起床,就收到來自大學同學的求救訊息。
其實前兩個禮拜,她剛要開始找房子時,有打給我,請我提供些建議。由於是外商圈的案子,我能提供的物件有限,故我請她先跟該商圈仲介看屋。初步先瞭解自己對於坪數大小的接受度、格局喜好、裝修風格、周遭環境等,用意只是要讓自己清楚知道自己即將買的是什麼?為什麼買它?它跟其他物件有什麼不同?其餘再來討論。
我還特別附加:“看到喜歡的,別那麼快作決定。然後仲介的話,聽聽就好了”。
沒想到因對方專約(想說應該對方專業,所以放心?),所以就傻裡傻氣簽了。簽了後才發現不對,有好多簽約時沒弄懂的部份……深怕被坑掉……
買賣交易,有幾個部份要注意:
1.就算什麼都不懂,履保一定要作。這是保障買方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。(程序全跑完了,確定沒問題,才會放款到屋主帳戶中。)
2.仲介有責任義務告知顧客接下來交易程序要怎麼跑、我們該做什麼、對我們的擔保在哪、簽這個名和蓋這個章是為什麼……。這是基本!
3.簽約時,請屋主把權狀交出來,放在代書那保管
4.如果屋主無法前來簽約,需請代理人出示授權書,並把授權內容、買賣標的資料寫清楚。
--
一般消費者,對於房仲的印象會有兩個:我分為“交易前”與“交易後”。
交易前,那些帶看,都不算真正的印象(只不過就是哪個房仲手上有物件,就跑去跟誰看)。房仲真正的價值,反而是在交易後,如何為房屋買賣交易作把關?買賣雙方產生歧意認知糾紛時,該如何協調處理?以及售後服務的精神。
當然,如果整個交易流程順利,消費者自然就不會暸解房仲的價值所在,這是普遍消費者不願支付服務費的原因(憑什麼你跑去說一下,請屋主把價格議下來,就要支付你數十萬服務費)。然而,消費者卻忽略了,比起價格更重要的,在於交易風險控管與售後服務。
別以為品牌大,就好像不會出事。
別以為品牌大,出了事就容易告。
別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。
#遇到好房仲讓你安心得宜
#遇到爛房仲小心被吃掉
#無關品牌只關業務員專業素養與負責任的心態